|
不断提升货币发行水平提供优质金融服务-2现金运行与经济周期波动、物价水平、居民收入、农业收成以及节假日季节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受到很多突发性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等,现金流通的预测难度加大,给主动安排现金投放提出了较大挑战。 货币发行工作包括人民币的印制、调拨、出入库、清分、销毁等各环节。随着货币发行业务量不断增长,货币发行各个业务环节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加。与每年将近20%速度增长的现金需求相比,人民币生产能力建设压力加大,安全调拨发行基金的任务也非常繁重。 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现金服务的过程中,人民银行并不直接与社会公众发生业务联系,纸币和硬币要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人民币收付业务,投放到流通领域,或回笼到银行体系。群众对银行系统提供的人民币是否满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机构现金服务水平。人民银行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指导金融机构以高度社会责任感提供优质现金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在境外,人民币现钞不再具有法定货币的优势地位。币值是否稳定、兑换渠道是否顺畅、票面是否整洁以及是否存在假币风险等都会成为境外居民选择是否持有人民币现钞的影响因素。因此,要不断优化人民币现钞供应回流机制和对外反假货币合作机制,以满足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变化。 犯罪分子借助现代科技对人民币印制技术进行全面研究,造假手段不断翻新,这给人民群众识别增加了难度,给公安部门破案加大了挑战。这就要求人民币防伪技术水平随世界防伪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 (一)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的现金供求规律,进一步增强现金供应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继续加强对社会公众现金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工作,及时把握影响现金运行的主要因素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经济运行、物价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信贷资金投放等经济金融指标,以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手段的发展状况,科学分析和预测现金需求,尤其要注重研究各种突发情况对现金供应的影响,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构建调度灵活、反应快速的发行基金调拨管理体系,综合考虑发行基金储备、现金需求时间、交通状况等因素,科学组织调拨工作,充分发挥跨行政区划调拨发行基金的作用,减少发行基金周转的节点,提高发行基金调拨的快速反应能力。 健全应急工作指挥体系,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对多年来处置现金供应突发事件、应对重大社会活动现金需要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归纳整理,完善现金供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增强应急演练的真实性、针对性,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货币发行工作需要运用科学理论做指导,以创新货币发行组织体系作为提高人民币供应体系运行效率和保障业务安全运转的重要着力点。要引入物流管理理念和系统方法论,来设计和规范货币发行业务运行体系,统筹考虑人民币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以及信息系统覆盖利用等,使货币发行物流设施实现规模优化。 进一步优化发行库和钞票处理中心布局,使发行库的储备能力和钞票处理中心的清分能力与各地现金运行特点、规模、交通、气候等因素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发行库和钞票处理中心业务流程改造,积极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实现各个工作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严格控制各项业务风险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人民币供应体系的安全和运行效率,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优质的现金服务。 (三)督促和激励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现金投放和回笼的枢纽作用,提高现金服务水平 完善金融机构现金收付工作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社会责任和银行效益双赢的人民币流通循环机制,通过实施券别搭配投放,促进小面额人民币投放和不宜流通人民币的回收,不断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合理调节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积极支持金融机构间开展现金调剂业务,增加人民币循环渠道,加快流通中人民币周转速度,使流通中人民币发挥更大的效能,减少钞票印制,节约社会成本。 积极回应境外人民币现钞的新需求,适时调整人民币现钞出入境管理政策。进一步发挥香港的全球人民币现钞配送中心优势,加强境外人民币现钞代保管库制度建设,促使代保管库在保障人民币现钞供应回流、收集境外假币信息、宣传人民币防伪知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建立健全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监测体系,继续扩充信息资源,密切关注人民币现钞在境外流通使用的潜在风险,统筹规划境外人民币现钞供应回流格局,引入竞争机制,开辟多种渠道,促进海外人民币现钞的供应与回流。 (五)提高人民币防伪能力,以假币“零容忍”为工作目标推动反假货币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面加强人民币防伪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不断提升防伪技术,使公众易于识别,伪造者难于伪造。同时,针对社会关注的点验钞机具质量问题,与有关部门协作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人民币点验钞机具专项整治,加强对鉴别仪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管理。 以假币“零容忍”为工作目标,把好银行收付关口,让人民群众使用放心钱。进一步加大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规范假币收缴鉴定工作,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反假货币机具的管理,增强假币堵截能力。 以反假货币工作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为平台,发挥地方政府对反假货币工作的领导作用。对重点地区采取诫勉谈话等措施,开展重点治理行动。继续保持打击假币高压态势,摧毁制贩假币网络。对制贩假币犯罪活动要继续“追源头、挖窝点、打团伙、破大案、摧网络”。建立打击假币犯罪协调联动机制和信息快速传递机制,实现反假货币线索、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共同打击,形成跨区打击合力。 |